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(测不准原理+量子不可克隆定理),可实现“无条件安全”的信息传输。本文聚焦中国“墨子号”量子科学实验卫星(2016年发射)的突破:首次实现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钥分发(QKD,密钥生成速率>1kbps)、北京-上海量子保密通信干线(全长2000公里,连接金融/政务等关键基础设施)。
技术原理上,QKD通过单光子偏振态编码(如BB84协议),任何窃听行为都会扰动量子态并被检测到;量子隐形传态(利用纠缠态粒子远程传输量子信息)已在实验室实现1400公里距离。
应用场景包括:国防军事(指挥系统通信防监听)、金融交易(银行间数据加密)、电力调度(电网控制指令安全传输)。但挑战在于:单光子源效率低(目前<60%)、量子中继器尚未成熟(限制长距离传输)、商业化成本高(QKD设备单价超百万元)。
已制定《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发展规划》,推动“天地一体化”量子网络建设(未来覆盖全球),同时国际竞争加剧——欧盟“量子旗舰计划”、“国家量子计划”均将量子通信列为优先领域。